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 高校招聘 > 招聘信息列表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长年招聘博士后公告

来源:今日招聘 | 发布时间:2021-06-01 01:30:56 |  访问:1293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博士期间或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论文,已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论文者优先考虑。

2、专业知识扎实,熟练掌握博士学习领域相关的实验技术;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4、诚实、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能稳定工作。

注:实验室合作导师简介和博士后招聘的其他需求见附件。

相关待遇

1、协助和支持博士后申请国家和院里的博士后人才项目(如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等);同时可以申请进入科学院和研究所的博士后支持计划;待遇:年薪可至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高级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税前年收入约24万元)。

2、入站后可将户口迁入中科院动物所(北京市)集体户口。

3、缴纳五险一金。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各类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

3、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研究计划。

4、至少2名专家推荐信(含推荐人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其中一名推荐人须是申请人的博士导师。

应聘程序

1、应聘者将相关材料发送至实验室邮箱(liuyj@ioz.ac.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拟合作导师”;鼓励申请者与意向合作导师提前联系。申请材料不退还。

2、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联系电话:010-64807088(刘老师)。

附1:拟合作导师简介和博士后招聘需求表

序号研究组合作导师/拼音排序研究方向导师简介博士后招聘需求备注
1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白明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4807928

1)动物性状的定量与演化

2)昆虫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

3)昆虫智能辨识软硬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白明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分类、性状的定量与演化方面的研究,结合几何形态学、三维重建、有限元、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了昆虫纲新目:奇翅目,联合研制了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牵头发起了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current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gondwana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160篇。目前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青工委和国交委副主任,曾获德国洪堡学者、中科院青年国际合作伙伴奖、周尧分类一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科院一带一路项目、香港特区政府专项等科研项目多项。数量:若干个

专业要求:具有昆虫分类、古昆虫学、定量形态学、分子生态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工程、软硬件系统研发等最少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精通r/python等编程语言者优先考虑

2节肢动物多样性与资源研究组陈军 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4807109/18511288627

1)昆虫分类学2)无脊椎动物分类学

3)蜱螨系统学

陈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节肢动物多样性与资源研究组长,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执行主任。主要从事蛛形动物蜱螨亚纲系统分类学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等重大项目数项。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数量:2

专业要求:昆虫分类学、动物分类学、蜱螨系统学

已在本领域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能够独立开展昆虫或无脊椎动物某一类群的分类研究工作,对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馆藏标本进行分类研究。
3昆虫进化与功能形态学研究组葛斯琴研究员

邮箱:gesq@ioz.ac.cn

电话:

010-64807239

1)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跳甲亚科的系统学研究

2)形态学研究新技术及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3)昆虫重要功能形态学及相关仿生学研究

葛斯琴研究员,女,博士生导师,昆虫进化与功能形态学研究组组长。在昆虫学领域率先将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等先进的研究手段应用于昆虫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通过对昆虫相关结构的形态及其功能研究,探讨进化规律及其在仿生学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已发表或接收论文129篇,其中包括sci源论文100篇,专著章节17篇,专利2项。培养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组内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7人,在读本科生3人。数量:1

专业要求:昆虫学、仿生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4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郭宝成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4807978

1)鱼类进化生物学

2)鱼类基因组学

3)鱼类生态与保护生物学

郭宝成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长期从事鱼类进化生物学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bmc biology、molecular e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课题组目前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及科学院的科研项目。详情可见: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生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招聘信息长期有效
5鸟类学研究组雷富民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4807159

1)极端环境适应

2)谱系地理学

3)鸟类迁徙规律

雷富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青、wrjh领军人才。现任国际鸟类学会副主席,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长。avian research, current zoology,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等国际sci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主要从事鸟类系统演化、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极端环境适应等研究。联合负责推动b10k全球鸟类基因组计划。已在science, lanc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pnas,等sci源刊发表论文175篇。数量:2

专业要求:有组学研究基础的优先

6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李枢强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4807216

1)蜘蛛目全球范围大尺度动物地理格局研究

2)蜘蛛对环境适应机制与功能基因组学

李枢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参加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大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生命策略研究。主要研究蜘蛛等类群的分类学、物种分化历史和适应机制,研究范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的大 部分地区。揭示了无脊椎动物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分化格局,发现古地中海消退和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质事件塑造了现生的分布格局;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发现社会性蜘蛛和非社会性蜘蛛间差异行为的分子进化模式。在systematic biology, 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 400 多篇。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 谱系地理学

7蚜虫系统进化研究组乔格侠研究员

邮箱:qiaogx@ioz.ac.cn

电话:010-64807133

1)系统发育基因组学乔格侠研究员,女,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任,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蚜虫系统进化研究组组长。

主要以蚜虫类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线粒体基因组学、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蚜虫与其他生物关系(植物、共生菌、蚂蚁)、表型可塑性与适应性进化、害虫生态学与防控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基于基因组学手段的系统发育重建及关键性状的适应进化;2)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演化机制;3)蚜虫与共生菌的协同进化与共生机制。详细介绍请查看网页http://sourcedb.ioz.cas.cn/zw/zjrc/200907/t20090716_2088444.html。

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

动物系统学

8鸟类适应与功能进化研究组屈延华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4807280

1) 适应性进化

2)鸟类比较基因组

屈延华研究员,从事鸟类适应性进化研究。结合遗传、生理、形态、细胞、不同发育周期研究适应性状,深度解析重要性状改变的遗传、调控机制,以及生理与发育可塑性对鸟类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特殊环境诱导的鸟类的正常生理适应、病理变化,通过构建鸟类模型物种来研究病理变化的分子机制。

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先导a专题等项目。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systematic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现任molecular ecology,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副主编,zoologica scripta, avian research 编委。担任国际鸟类学联盟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生物地理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荣获郑作新鸟类研究奖、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数量:1-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种群遗传学、鸟类生理、生态

35岁以下,3年内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至少在遗传学、动物学及相关学科发表研究论文1-2篇。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中英文语言表达,人际交流能力。

9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翟巍巍研究员

邮箱:weiweizhai@ioz.ac.cn

电话:010-64807238

1)群体遗传学

2)细胞群体遗传学

3)分子进化

翟巍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运用计算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手段,以自然物种以及体细胞群体特别是人类重大疾病(例如癌症)为研究对象,探究适应性进化如何推动模式生物体系的进化。数量:1

专业要求:计算生物学或者数量学科背景(数学、物理、计算机或者统计)

10计算基因组学研究组张勇研究员

邮箱:

电话:010-68406339

1)新基因的起源机制、分子功能和进化模式

2)新基因研究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开发。

3)新基因起源的突变机制和功能的转化研究。

张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计算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物种或种系特异新基因的起源和进化研究,在新基因的产生机制、功能、进化模式和相关的方法论等方面有长期积累。近年来,其课题组在转座子介导的复制基因的起源,新基因推动的功能演化、新基因鉴定方法和数据库资源等方面取得进展,发表于genome research,developmental cell等知名杂志。至今共计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并主持中科院从零到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等多个项目。数量:1

专业要求: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其它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实验能力和丰富的实验经验,愿意探索新的实验技术。掌握以下实验技能的优先考虑:高通量测序建库实验、遗传学实验(包括crispr-cas9基因敲除、基因组定点突变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包括载体构建、密度梯度离心等)、细胞生物学实验(包括细胞培养、流式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fish等)。
11功能昆虫群进化研究组朱朝东研究员

邮箱:

电话:13426118244

1)分子系统学

2)传粉昆虫学

3)物种互作

朱朝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功能昆虫群进化研究组组长,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北京昆虫学会理事。以膜翅目蜜蜂总科与寄生蜂为主要研究类群,面向功能昆虫群,开展系统学研究:分别从dna、外部形态学与化石昆虫等方面,获取信息;运用包括dna分类学与支序系统学在内的理论与方法,期望实现农林重要害虫及其寄生蜂的快速、准确鉴别与关键节点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围绕分子系统学与大规模数据挖掘,开发了分子数据整合与分析软件3件;开展了对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工作。在面向国家需求与应用昆虫学方面,主要研究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的分化、北方果园小蛾类害虫及其寄生蜂鉴别体系构建、南方油茶相关传粉蜜蜂的分类与生物学。

曾主持国家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等多个项目。在systematic biology、bmc genomics、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知名刊物中发表sci论文60余篇。

数量:1-3

专业要求:生物学/生态学

12动物分子进化研究组邹征廷研究员

邮箱:zouzhengting@ioz.ac.cn

电话:18510780719

1)基因组序列演化模型

2)比较演化发育生物学

3)分子演化与系统发育

邹征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信息系,在密歇根大学生态演化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于2020年9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现任动物分子进化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组以计算生物学为主要手段,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数学建模和模拟、统计推断等分析方法,对基因组分子演化、发育演化和其它演化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数量:1

专业要求:计划开展基于大规模组学数据分析的演化生物学课题研究,因此应聘者应具备进行计算生物学研究、发现和解决具体科研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有转录组分析、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经验者优先

相关附件下载:000uon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长年招聘博士后

(内容以官方公告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更多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长年招聘博士后公告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责任编辑:今日招聘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聘"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